毕业设计网
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设计任务书 | 计算机外文翻译 | 文献综述 | 机械模具类 | 课程设计 |

制动机检测系统监控程序设计

1.1课题背景
制动机安装在火车的车厢底部,通过空气压力实现对火车的制动,因此也叫空气制动机,对空气制动机进行检测的系统也叫“试风”系统。制动机有什么作用呢?
火车头是牵引列车前进的动力,单是机车本身的重量就近二百吨,还要牵引十几节满载旅客的客车或几十节货车,在每小时120公里行驶速度下能够迅速停下来,靠的就是空气制动机。空气制动机的设备一部分安装在机车上,一部分安装在车厢上。在每节车厢下装有一套完整的刹车装置,把机车上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储存到列车总风缸里,当司机操纵制动阀向各车厢制动主管充气的时候,压缩空气就被送到每节车辆的副风缸里。司机刹车时,风缸里的压缩空气被排出,空气压力变为机械力,从而对高速运转的车轮产生制动作用。无论机车牵引多少节车厢,司机都能控制整个列车的运行,使列车迅速停下来。试风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由于列车载重量大,运行速度快,火车能否在到站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停车或减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定期对制动机进行检测,检测是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机车车辆段进行。
1.2制动机检测系统的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铁路的客、货运量将越来越大,列车牵引重量与运行速度将不断提高。高速客运及重载货运列车的发展对列车制动系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性能优良的机车制动机是确保列车安全行车的重要技术装备。
列车制动系统是列车控制机构的核心,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行车安全,列车试风试验是检验列车制动系统性能的重要试验,因此,列车试风测试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对保证行车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列车试风测试系统主要由微机控制系统和无线遥控系统组成,其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由试验中心的计算机插上各种接口板卡构成,而无线遥控系统由对讲机、车载电台和语音卡构成 [5] 。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动机由原始的手制动机、直通式空气制动机,发展到近代的性能较完善的自动空气制动机、电控制动机等。与此同时,伴随着铁道牵引动力的革命,制动技术也得到飞跃发展,再生制动、电阻制动和液力制动的问世虽历史不长,但这些制动方式的强大制动功率、极好的高速性能以及很高的经济性,使它们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1.3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 Delphi 环境下完成制动机检测系统监控程序的设计。Delphi功能齐全,配置第三方控件后功能更加强大,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完全可以达到该系统的设计目标。将设计的程序应能够动态显示检测状态、完成规定的检测项目;应用程序与Access数据库系统链接,能够设置检测参数,生成检测完成后的数据报表。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检测启动: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车厢进行检测,可实现对1-18个车厢同时进行检测;
(2)在检测过程中自动更新实时数据,程序能够动态显示检测状态,用户可以看到检测进行到哪个阶段;
(3)数据查询:用户可查看已经检测完毕的车厢数据,即历史数据;
(4)生成检测报告:为已完成的检测自动生成数据报表。
上述检测功能能够提高检测效率,降低列车车辆段维修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能够为火车车厢的制动机检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同时也为技术层和各相关部门随时提供他们所需的火车车厢检测维修的数据。
2 系统分析
2.1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制动机检测监控系统是通过计算机配合制动机检测设备(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使用户能轻易操控一系列繁琐的火车车厢的制动机的检测过程,此系统是在Delphi、Access下开发和研究的。
近年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机车检测行业提供了更有效的操作方式,降低成本,得到更高的检测效率,同时也为技术层和各相关部门随时提供他们所需的火车车厢检测维修的数据 [8] 。
(1)经济可行性。由于本系统能降低列车车辆段维修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从而减少检测过程中的各种用工费用,与计算机和相应设备的花费相比,总体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因而该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技术可行性。系统对软硬件的要求均不高。系统采用Delphi来实现。使用Delphi可以创建动态效果,使检测过程生动易懂。应用程序的开发没有技术上无法解决的难题。
(3)社会影响。所开发的制动机检测监控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①  安全性:提高检测精度,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效率;
    ②  操作简单:本系统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包括机车操作员或管理层人士,操作简单易行。
结论:开发制动机检测监控系统符合社会和机车行业需求。
 

以上是一部分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资料或者如不符合您的要求,请联系技术人员qq:242219979咨询

上一篇:混炼机系统监控程序设计
下一篇:php中小型服装厂订货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 毕业设计网联系qq:242219979 © 2007-2022